阿斯伯格孩子在校園中會表現(xiàn)出一些獨特的特點,這些特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體驗、社交互動和日常適應。以下是阿斯伯格孩子在校園中較明顯的5大表現(xiàn)。
課堂紀律類:
上課離座:感官超載引發(fā)焦慮導致的不適想逃離。
打斷老師講課:不理解舉手發(fā)言的意義,急于分享自己感受。
不參加小組活動:害怕活動流程調(diào)整,對不可預測的食物感到焦慮、恐慌。
社交沖突類:
只聊自己癡迷的:不理解同齡聊天的意義,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滔滔不絕,不管對方感不感興趣,同學覺得“怪”或“煩”。
看不懂“臉色”和“玩笑”:分不清同學是開玩笑還是嘲笑,聽不懂諷刺反語。說話過于直接容易得罪人。
交友方式笨拙:想交朋友但方法不對,或一廂情愿粘著某個人。
學習行為類:
偏科嚴重:可能在科學、歷史知識上像“小”,遠超同齡人,但對畫畫筆筆都不動。
但容易“跑題”:無論上什么課,都想方設法把內(nèi)容扯到自己癡迷的話題上。
組織混亂:書包、課桌一團糟,常忘帶作業(yè)/課本,丟三落四。
固執(zhí)堅持錯誤答案:無法接受非黑即白的可能性。
情緒行為類:
“一點就炸”:可能因看似小事突然爆發(fā)強烈情緒,出現(xiàn)摔東西、哭鬧等情緒,事后又可能很快平復。這在紀律嚴格場合尤其明顯。
拒絕參加聚會:對環(huán)境噪音(人群說話、媒體音樂)、刺眼燈光、特定氣味、衣服標簽感到極度不適,表現(xiàn)為捂耳朵、瞇眼、煩躁不安、想逃離或退縮。
攻擊他人:誤解身體接觸意圖。
認知差異類
擔心過多:未知事情想的太多引起的焦慮,思考過于幼稚。
“小教授”說話:用詞非常正式書面化,語調(diào)平淡像背書。
思維“一根筋”:解決問題方法單一刻板,難以靈活變通。
不舉手回答:對失敗的無法接受后果,不敢去嘗試。